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以青春光芒照亮家乡

衢州理工学校 号召学子做回乡“追梦人”

记者 郑理致 通讯员 徐慧萍 廖文藏 文/摄

“现在衢州发展越来越快,高端酒店越来越多,收到《倡议书》我就回来了。”5月7日,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郑俊宇告诉记者,母校衢州理工学校于3月发出了以“挺膺青春之姿 共建‘青年衢江’”为主题的《倡议书》,许多理工学子受到感召回乡“追梦”。

家乡期待理工学子分享发展“红利”

衢州理工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省首批现代化学校、省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一级中等职业学校,其牵头成立的衢江区职业教育集团入选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多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匠心育人,面向我市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的人才紧缺技术岗位,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还有众多理工学子走向高等学校深造。

当前的衢江,正处于“聚力大赶超,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触角伸向更多新兴行业,比任何时候更加重视人才、更加渴求人才。去年,衢江区委区政府出台了《衢江区服务青年发展40条举措》《衢江区人才积分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青年人才优惠政策,在安居保障、就业条件、创业扶持、人才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迭代升级,为广大青年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政策环境空前利好,支持力度全国少有,为有志青年提供了丰厚的“红利”。

顺应这一时代要求,衢州理工学校向即将大学毕业的理工学子发出倡议。《倡议书》以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发出,线上以电子倡议书形式发送给广大毕业生,线下则是由学校给每一位今年即将大学毕业或硕士毕业的理工学子邮寄一封纸质书信。目前,电子倡议书阅读量超5000人次,纸质倡议书共发出近500份。《倡议书》希望理工学子学成归来返乡就业创业,支持家乡建设发展,与衢州这座年轻的城市双向奔赴、共同发展、相互成就。同时,也希望广大理工学子当好“家乡推介官”,积极向身边优秀同学、朋友宣传家乡,推荐家乡的营商环境、政策福利、人文景观等方面特色和优势,引荐优秀人才来衢州安家立业。

“家乡正越来越受年轻人青睐”

“家乡正越来越受年轻人青睐。”5月7日,现就读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程文对记者说。

程文是衢州理工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曾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程文表示,他今年2月份回母校参加“共话‘青年衢江’”活动后,内心就已产生了回家乡就业的想法。现在收到了学校的《倡议书》,学校还贴心地附上了一本《共建“青年衢江”就业创业行动指南》,这更坚定了他返乡就业的决心。

让程文没想到的是,学校寄给他的《倡议书》还打动了一些外地同学。程文的同班同学余尚阳看了《倡议书》和《行动指南》后,被衢江的人才政策深深吸引,萌生了到衢江立业的想法。24岁的余尚阳老家在河南信阳,和程文一样也是大学期间便已入党,并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两人关系一直很好。“衢州理工学校太有爱了,竟然这么关注早已毕业的学生,为他们提供这么贴心的服务,我们很是羡慕。”余尚阳说,年前程文邀请他到衢江参加了衢江区第二届诗画风光带自行车骑行活动,看到衢江的环境非常优美。现在这封《倡议书》和《行动指南》让他对衢江的就业创业政策有了更多的了解,感受到了衢江这座年轻城市的魅力。在和家人商量之后,余尚阳已经下定决心,毕业后来衢江发展。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衢江这片沃土上,“新衢江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天南地北有志青年的选择,去年衢江区吸引了近7000位青年大学生、市外员工来区就业,新增高技能人才1798人,为“青年衢江”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

打好服务青年系列“组合拳”

“为助力打造‘青年衢江’,我们学校要打好服务青年系列‘组合拳’。”衢州理工学校校长曾善群表示,今年学校连续推出了助力青年成才、就业、创业系列活动。

2月份,衢州理工学校邀请毕业生回母校开展“共话‘青年衢江’”活动,感受衢江发展活力。学校为在校生专门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为学生就业增添底气。扎实开展“311”行动,即中层以上干部年走访、服务本地企业数超100家,年招收“订单班”学生超100名;每年举行1次本地企业文化宣传周活动,举办1次供需见面招聘会;建好1张学校与本地重点企业用工联络图,绘好1幅企业用工应急预案作战图的方式,厚植学生“就业在本地、创业在家乡”的理念。学生毕业后实施“雁归计划”,每年开展毕业生“线上+线下”家访,覆盖率超90%。建立“一名册一指引一清单”,精准摸清对象、政策和岗位“三个底数”等,吸引更多有为青年人才来衢贡献青春力量。

“母校为我们建了个‘雁归群’,在这个群里,班主任胡震南老师会及时发布衢州市、衢江区的创业、就业补贴等政策,让大家及时了解衢州的市场变化和政策。”郑俊宇说,胡震南老师常在群里发布衢州高端酒店、精品民宿建设、开业情况,许多同学被衢州的城市活力吸引,从而选择回乡就业或创业。

青年兴则衢江兴,青年强则衢江强。曾善群校长表示,学校将贯彻落实省、市、区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要求,聚焦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培养,把服务青年系列“组合拳”打得更出彩,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同频共振、互融共生,为持续深化“五城”建设,奋力打造“青年衢江”注入更多职教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