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主办,徐州市史志办公室、中共徐州市委党校、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承办的“江苏方志大讲堂”在徐州市委党校报告厅开讲。

本期讲座由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选派的苏学专家张本刚先生主讲,分享的题目是《以民为本 遗爱于民——苏轼民本思想的独特魅力》。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的道统思想,它的标志性起点是《尚书》。其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其代表性描述。苏轼的民本思想与此一脉相承。

张本刚说,“以民为本 遗爱于民”是苏轼的执政之道。苏轼的民本思想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张本刚总结概括为“六度”,即:角度(视角或定位):以本为民——以民之本为本。本之本。本我。以民本为本。在其民本思想中“重民”之上有更多发自内心的亲民爱民;听其言。“要亦我是民一人”“使君原是此中人”“吏民莫作长官看,我是识字耕田夫;品其事,拍手大笑使君狂,马盼盼“山川开阖”四字;观其行。为民请命。因变法事,与朝廷硬刚。“富国?还是富民?”;为民代言。知密州《论河北京东盗贼状》

苏轼的文化精神以超越那个时代的视角与特殊的关照角度,带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但又因其身份和巨大的影响力,这份视角甚至超越了那个“小我”。

苏轼做过多地的知州,提出的温度(仁心——仁政),仁爱之心,落实在执政上就是仁政。他提出因何仁?认为家风家教以及深刻的社会影响(小故事:不残鸟雀)“我哀蓝中蛤”;如何仁?具体事例包括,小情怀。徐州祭枯骨文;大格局。《刑赏忠厚之至论》,阐释了苏轼民本思想重要的仁政观。

为官者,皆有为官之道,苏轼也有,他的为官之道的关键词就是:以民为本,遗爱为民。

在任徐州期间,老天好像有意在考验苏轼是治理能力。洪水之后又是大旱,大旱需要官员祈雨,这在当时应该是苏轼的本职工作,苏轼便前往城东龙潭祈雨,其祈雨词写得惊天动地,祈雨成功后还要谢雨。谢雨途中苏轼写下了著名的浣溪沙五首,其中关于乡间景色的描写让每个有乡村经历的人都心生共鸣。词中最能表现他的亲民情怀,“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向当地百姓讨一碗茶喝。(敲门试问所展示的谦恭)“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始终把自己看作是百姓中的一员。最能体现苏轼受欢迎的是这几句词:“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一群淳朴羞涩的乡村姑娘,都是苏轼的粉丝,知道苏轼经过村落,立马打扮一番,挤来推去,都想一睹使君风采。这个画面描述的如此细腻逼真,没有真情实干无法想象。何以投入如此,其中“使君元是此中人”一语道破。

也是在徐州,苏轼有一首著名的《登云龙山》诗,一共七句:“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太守醉卧山岗,百姓拍手大笑。不见官威,也不见民惧。这样的场景,苏轼作为一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以这样快乐的笔调记载下来,这说明他感觉良好,而且说明他为官与民之间的这种融洽亲和的关系而满足。

因为把自己定位于民,他的行事方式就具有不一样的宽容度。

也是在徐州还有一个例子。他在徐州带领军民修堤抗洪,历经七十余天,终于保住了城池。之后他取黄为土色“土能克水”之意拆了霸王楼建了一座黄楼。在黄楼落成之后,他的弟弟苏辙写了一篇《黄楼赋》,苏轼很是认可,便亲自用笔抄些下来,以准备将此赋刻入石碑长期留存。抄写过程中,因事中间离开,徐州一个苏轼的超级粉丝马盼盼,平常因崇拜苏轼便时常习练苏轼字体,这次目睹心中的偶像写字,自然是两眼冒光,眼看苏轼暂时离开,拿起笔来竟然接着写下去。很快回来的苏轼,看到有几个字不是自己所写,马盼盼赶紧道歉,但苏轼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微微一笑,稍作修改,竟然保留了马盼盼写的字自己接着写下去。大家看这幅《黄楼赋》碑帖拓片,是否能清晰地看到其中“山川开阖”与其他文字风格上的不同。苏轼的宽容倒是 成就了一段佳话。

“吏民莫作长官看,我是识字耕田夫”这就是苏轼对自己的定位,也是苏轼民本思想生发独特魅力的根本动因。(刘涵)【责任编辑:尤自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