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通宝为清朝钱币,铸于世祖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顺治通宝是清朝入关后正式铸行的第一种制钱,面文“顺治通宝”,钱文宋体、均为对读;多为黄铜质,有极少数为青铜;钱体趋于扁平,钱缘宽阔。顺治通宝主要为小平钱,少数折二、折十大钱,按背文变化和铸行阶段可分为五式。早期顺治钱保留了明朝制钱工艺,使其版式具有明显的明朝钱币特征,而后期彻底从明朝制钱体系中脱离出来,建立了独有的清代制钱风格。“顺治五式”在明清钱币演化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军入关之后,清政权、南明政权、农民起义军政权之间爆发的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清政权的统一战争主导了前期顺治钱的铸造,它是一个战时货币演化的经典案例和实物证据。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铸造少量的满文及汉字“天命通宝”。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清兵入关,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成为清建立全国性统一政权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年号使用了18年。顺治年间铸造有五种不同的形式的“顺治通宝”。

早期的光背。仿明式,始铸于顺治元年(1644年),正面“顺治通宝”背面光背,是仿照明代的仿古式。除了光背,还有仿崇祯通宝背上圈、背一、背二。由于政权刚建立,各地钱局停铸,只有中央局开始铸造顺治通宝,所以铸造量很少。此时民间流通的主要还是前朝钱,甚至包括唐朝的开元通宝。

仿明式,背有一个汉字,位置有在穿上或穿右,代表铸造局名,始铸于顺治二年停于顺治九年(1645―1653年),铸造量少,史载22局,共发现19个局。一厘钱。仿明式,始铸于顺治十年停于顺治十四年(1653―1657年),背文穿右一汉字(代表局名),穿左“一厘”代表折银一厘,一千枚可换官银一两,史载19局,共发现17个局。

背满文。顺治十四年停于顺治十七年(1657―1660年),取消各地方铸造局,并开始废前朝钱,由户部、工部二局铸造满文“宝泉”、“宝源”钱,为铜质精良的大样钱,铸造量较大。

五、背满汉文。顺治十七年(1660年)户部提准14个地方局按照户、工部一钱四分的满文钱的规格,铸造满文文式钱,铸造量也不少。背穿左满文、穿右汉字,均为局名,分别有满汉文:同、福、宁、东、江、宣、原、蓟、昌、河、临、浙、陕、密字,其中“福”、“密”字未见实物。

顺治通宝是中国近代钱币中的精品,也是一件价值不菲的革命文物,风雨飘摇,无论出于个人爱好还是投资,都值得一试。其收藏价值极高,想了解更多关于顺治通宝的,可以关注或者是私信小编共同探讨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