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老挝媒体人在中老铁路列车上体验“书香列车”活动。 本报记者 字剑飞 摄

4月25日,参加老挝记者研修班的老挝朋友们在中老铁路列车上,阅读老挝语《占芭》杂志,分享生活方式,品味书香列车。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每天都在发生新鲜事,山川河流如此,家门口的公园绿地亦如此。低头,弯腰,就会有所收获。”老挝记者协会主席沙万坤·拉沙蒙兴致勃勃地朗读《占芭》杂志里有关“阅读附近”的选段,并与车厢里的朋友和游客分享感受,“这段话不禁让我想到过往的经历,山川湖海,如此可爱,只要保持学习和感知,就能在自然和生活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透过阅读,沙万坤·拉沙蒙最关心的,还是老中媒体合作。一路上,他向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的同行们了解老语《占芭》杂志、云桥网老文频道的情况,不断推荐老挝新闻代表团团员所在单位的新闻业务与中国的合作,期许双方能在阅读合作交流上有新碰撞,比如让阅读方式更轻便、阅读供给更实用、阅读效应更广泛。

“我仍然对远方有无尽的期待,但不再执着于要离开附近。”这是老挝MV电视台董事长阿丽娜·马哈冯在《占芭》杂志选段中最喜欢的词句。阿丽娜·马哈冯与《占芭》杂志的工作人员分享,《占芭》是她10多年前就开始阅读并向朋友推介的读物。“我从《占芭》里了解到中国(云南)的经济、文化、生活。阅读时,我既是中文表达的学习者,也会从文字中获得力量,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经济类的文章是阿丽娜最常阅读的内容。通过阅读,她成了一个“中国通”,也更加了解老中合作。她认为,老中合作的成效可以用云南方言“样样好”形容,互利共赢的合作涉及两国人民、企业、政府等各个方面。

经济也是老挝《社会经济报》社长通立·里昂赛雅加关心的话题。他说,这几天在中国考察最大的感受是,曾经读过的文章跃然眼前,特别是旅游、农业发展的模式、经验对老挝有很大借鉴意义。“如果无法实地参观,那么阅读就是丰富自我、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

“我来自老挝万象,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我在大街小巷找字,就像看一张报纸。”在老挝籍海外传播官王伟的阅读观念里,读以致用是阅读的目标。作为旅游创业者的她在观察生活的同时也会在书本中寻找答案。“毕业后,我将把阅读中、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家乡,为双方旅游合作尽一份力。”

本报记者 陈晨 王欢

相关文章